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运动)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运动)经教育部批准于2013年成立(教体艺司函[2013]37号)。自2015年以来,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直接领导下,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简称校工委)作为联盟的常设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运动)章程》有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截至2019年底,联盟成员规模28,000余所学校,由小学、中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国防院校组成。
联盟主席团共13个席位,由机构和各类学校组成;联盟理事会设常务理事单位50个、理事单位200个。
联盟围绕教育部新增设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以及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的机器人、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等科技素质教育课程,开展机器人、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等各级各类赛事,旨在促进和检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育成果,整合优化全国学校联盟成员教育教学资源,创建多学科交叉的机器人教育、计算机编程教育教学平台,创新机器人运动、计算机编程等赛事项目,形成推动普及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创造理论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实现以机器人、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为载体的素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整体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盟遵循教育规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联盟章程》(2020年修订)的有关规定,在原六项工作基础上增加至七项,即项目推广、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赛事管理、交流培训、体教基金、论坛展览等主要工作。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备案,联盟工委聚焦“教、练、赛”教学环节,检验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德育、计算机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运动、体育教育、实践教育等素质教育成果。制定《全国学校联盟评价体系》、《全国学校联盟考试指南》、《全国学校联盟学分银行暂行管理办法》、《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公费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自费管理办法(暂行)》,规划开发《全国学校联盟机器人知识库》、《全国学校联盟计算机编程知识库》等管理办法和素质教育平台,在全国学校联盟成员范围内颁布实施、科学施教、规范管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根据联盟成员单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运动、体育教育的综合教学改革目标,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全国学校机器人运动会每两年(偶)举办一次;省区市级运动会每两年(奇)举办一次;地市州级、区县市级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实现参赛队伍逐级遴选等工作,确保全国学校机器人运动会高水平举办。
职 能: 项目推广 教育改革 科学研究 赛事管理 交流培训 论坛展览 体教基金
理 念:
英文名称: China Quality Education (C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