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成立有感
2018年12月05日 08:24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全国学校联盟网北京12月5日(评论员/房卫民)2018年11月25日上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科技大学隆重召开,新京报、人民网、中国网、天天快报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重要消息。

专委会成立大会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专委会的成立适逢其时,应运而生,必将适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为抢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
专委会的成立是一件大事,意义在于: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机器人为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凝聚我国教育、学术和产业各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著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学科创新和行业应用等多个维度,研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发展战略,普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热点前沿技术,推广大中小学最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课程教学经验,解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领域的共性难题,促进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学研各界间的技术创新资源集成和共享。
专委会计划开展的工作专业务实、系统全面,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强,主要包括:编制和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系列白皮书,组编出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列教材,开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国际交流,启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教学智库建设工程,为政府和学校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咨询和决策支持。此外,专委会还计划积极承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领域的教育评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领域的人才评价等政府转移职能,包括相关师资培训与教育规划的咨询论证、教育项目评估、技术标准制定、教育成果评审、技术鉴定等,以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资格认证、工程教育认证等。通过智库、学术、教育“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和组织外向拓展、纵横融合、网络活跃“三维”聚力,推动专委会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教育发展战略。
专委会不仅汇聚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研、制造领域的杰出人才,而且聚集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著名教授,实现了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方面“科技+教育”高端人才的最佳配置。
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工具与技能,教给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其掌握一定的工具,拥有维持生存的基本能力。二是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兴趣,使其持有源自内心的爱好与动力。三是文化与传承,启发学生体会和领会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造就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人才。四是事业与境界,教会学生懂得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与融合;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有宽广的事业,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知道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明白其他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出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思维、大智慧的国际型高端人才。五是挑战与勇气,教育学生重视体育,特别是团队性体育项目,使其在锻炼和挑战体能的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协作精神和战胜自我的刚强意志。
“科技+教育”,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知识引进校园、纳入课程、形成体系,发挥教育功能,使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从小接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知识的熏陶,培养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知识的兴趣,掌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的技能,感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的文化,树立对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崇高追求,成为国家有文化知识、有专业技能、有道德水准、有协作精神、有国际境界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实现专委会“科技+教育”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