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奏响新时代的科技兴国之歌
2018年07月28日 08:48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全国学校联盟网7月28日(评论员/思麟) 儿行千里母担忧。目送羽翼未丰、笃定前行的身影,妈妈们担忧的同时,也感慨万千。回忆起上个世纪90年代,同样年龄的自己每天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闲书,着实难以想象20年后的今天,孩子们有机会凭借国家“发展素质教育”的东风,远渡重洋,英姿飒爽地站在世界上科技、经济、军事均位列前茅的异国他乡,去亲身领略世纪强国的先进教育、传统文化、风土人情。
7月20日,经过全国范围内的层层严格选拔,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积极向上、品学兼优、自信勇敢的小小少年,满怀着科学梦、中国梦远赴美国,开启为期2周的交流学习。他们在交流活动中了解美国原汁原味的社会人文文化,学习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体验美国高校的学习氛围,零距离接触美国高校机器人科技与教育,增进与美国青少年的交流。同时也期盼着带回美国青少年的友谊和经验,与中国广大青少年进行分享。
素质教育对这些芳华已逝的父母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育界就提出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素质教育”一词被多次写进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教学口号。
然而素质教育普及程度在推进的过程中,仍然有待提高与普及。在高考指挥棒还在左右学校、家长、学生的取舍时,多数学校仍将德智体美劳等副科列为可学可不学的科目,更不用说出国游学这样“费时费力”的社会性活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其中重点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理念,再一次被推上教育事业的前台。与此同时,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等政策的持续推进更为素质教育机构画出了一片新的蓝海。相关部门、领域的落实尤为关键。2018年,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中心下发《关于组织举办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2018署期国际交流活动的通知》,让这些新时代的图景从“理论”走向了“现实”,机器人素质体育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补充。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会替代很多传统行业,也将会涌现一大批新兴产业。所以,关注智能科技的创新发展,坚持学生能力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能力已成为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只有具备知识更新能力的人,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只有具备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教育不能满足于只传授已有知识,而应当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上。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融合机器人教育体育内容的青少年国际交流活动,正是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智能科技、检验自身素质、衡量梦想高度的良好契机,促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的中国脊梁,培养人文和科技相交融的跨界创新型的全球化人才,也是国家未来发展、应对挑战的迫切要求。
青少年综合型人才培养,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青少年国际交流活动可谓担负起了国之栋梁的培养重任。据了解,交流活动涵盖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波兰、荷兰、丹麦、日本、韩国(即1+12)。目前,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已经与韩、英、德、法等国驻华使馆、大学、企业等达成了交流合作共识,年底前将推出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单边、双边和多边交流活动。同时,将于2018年寒假开展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公费)项目,也必将成为新的风向标。
少年强则中国强。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一切都在变化和重塑。中国有句古话:“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站在中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发展高尖端科技的新起点,开展青少年国际交流活动恰逢其时。世界很大,让孩子们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