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交流活动之行有感——浅谈中国课程与美国课程的差别
2018年07月27日 15:17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通过此次带队参加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美国交流活动,使我对中国课程与美国课程的差别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为谁而学
美国的学生被家长和老师灌输的一种教育理念就是他们的学习都是为自己而学,他们学习的课程内容可以按照他们的兴趣来选定,不需要有多少学习内容要求的限定,学习的课程内容非常广泛。而中国学生学习课程相对来说更为功利,他们被老师规定着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按照课时循序渐进学习,缺乏对于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

赴美交流团在中心街区教堂前合影
二、培养学生的侧重面不同
我们经常谈论说中国学生只会考试,这可能就是现有课程所带来的弊端。我们的课程重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做题上,所以他们考试分数很高,实践能力却不理想。相反,美国的课程则更注重实践,重在探索,他们希望美国的学生都能够自己去通过实践去发现一些真理和学到一些知识,这也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一种智慧结晶,相反不太注重卷面上的分数。

赴美交流团课程学习一瞥
三、课堂氛围截然不同
中国的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写板书,学生不断的记笔记,而美国的课堂更像是一次畅谈,每节课谈到的话题都不一样,这样的课堂氛围显得倍加轻松,在课堂上发言最多的也是学生,他们对于同一现象有着不同的见解,更深入地激发大脑思考,而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最开始引入学生们进入讨论话题的引导者,其他时候更多是一个倾听者。另外,美国课堂还会进行一些小组实验,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赴美交流团在中心街区合影
四、对于答案的见解不同
在美国课程中,他们认为同一个问题可以有着多种不同的答案,每个人发表出来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我们则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在我们做试卷的时候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只有将回答无限地贴近正确答案才可拿分,而如果从不同角度回答出一个近乎合理的答案,那么它也是错的。所以,可能是受中国式思维的影响,我们总是渴望去找一个标准化的回答,以至于找不到便不敢在课堂上发言。
总之,中国课程与美国课程的差别真的很大,一个讲标准,一个讲实用,希望本次参加国际交流的团员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理解,对于创新的学习方法能够步融会贯通,新的课程模式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达到赴美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目的。
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美国交流活动领队 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