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

美国交流活动有感,记中国人与美国大学的三个故事

2018年07月26日 08:35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全国学校联盟网7月26日(评论员/小城)大学,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是年轻人成长的重要阶段。科技、文化是联结人类的桥梁和纽带,五千年文明古国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敞开大门、敞开视野、敞开心扉去拥抱世界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耶鲁校友詹天佑

“詹天佑先生是我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一生爱国实干,为我国自办铁路和开拓工程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由原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将军撰文、启功先生书写的《詹天佑纪念馆记》如是说。

100多年前,年幼的詹天佑赴美留学,后来他成为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雪菲尔德学院)的学生。2007年,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先生参观詹天佑纪念馆时的留言:耶鲁大学百名师生代表团很高兴了解到我们优秀的毕业生为他的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耶鲁以他为荣。 詹天佑先生是耶鲁的光荣,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1873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开始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活。1877年5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他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数学第一名奖金,毕业后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回国后,詹天佑成为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20世纪初,他自力更生,奋发拼搏,战胜千难万险,成功地主持建成了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标志性事件,詹天佑也因此誉满天下,被后人尊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二)在美国大学创建第一个中文系的丁龙

2007年,闻名世界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起一则寻人启事,他们要寻找的,是一个100多年前的中国人——丁龙。他是一个文盲,一个一无所有的华工,可就是他,竟然彪炳世界史册,让美国人对他崇拜不已!

丁龙18岁时,被当成“猪仔”被贩卖到了美国做华工,后来成为了一个将军的家仆,这个将军就是美国大名鼎鼎的卡朋蒂埃。一次,脾气暴躁的卡朋蒂埃酒后打骂仆人,仆人们由此纷纷离去,但丁龙没有走。卡朋酒醒后问及丁龙原因,目不识丁的他回答:虽然你确实脾气很坏,但我认为你是个好人,中国的孔夫子曾说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人要忠心。这位将军更惊异了,他以为自己的仆人是文化人,说道:孔子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大圣人,我不知道你还能读中国古书,懂你们中国的圣人之道。没想到丁龙回答说:我不识字,不读书,是我父亲讲给我听的。卡朋又以为他的父亲是个文化人,但丁龙又告诉他:我父亲也不识字,不读书,是我祖父讲给他听的,连我祖父也不识字,不读书,是我曾祖父讲给他听的。再上面,我也不清楚,总之我家都是不读书的种田汉出身。

这位美国将军彻底被震撼了,他没想到丁龙这样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竟有这样一颗纯朴正直的内心,卓越的品格和忠诚的行为。从没去过中国的卡朋蒂埃,从华工身上见识了中华文化的优良品质。从此二人不离不弃,相处似知己。

丁龙克勤克俭,到晚年退休时,唯一的夙愿是把他终生积攒的1.2万美元血汗钱,全部捐献给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请求这所大学能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的祖国的文化,让美国人能了解中国。这正是《辛丑条约》签署的那一年,中国人被西方人瞧不起,排华声潮一浪高过一浪,而这个卑微的中国仆人,以自己不同凡响的举措,成了这个灰色年份属于中国人的稀有光彩。他相信: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美国,一定会尊重这个五千年文明伟大的国家。

当时的1.2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百万美元。对丁龙此举,卡朋内心怀着深深的敬意,决定尽其所能,去帮助他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望。经过千辛万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学系建成了,这个汉学系,就是今天闻名世界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走出了胡适、冯友兰、徐志摩、宋子文、马寅初、陶行知、陈衡哲、潘光旦、闻一多等等。在这里,有人翻译了《红楼梦》英文版,在这里,保存着张学良的日志,在这里,李宗仁、张国焘,都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口述实录。时至今日,以丁龙的名字命名的汉学讲座,仍然是全球研究中国文化的顶级学术殿堂——百年前的小人物丁龙埋下的种子,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成了参天大树。

(三)斯坦福大学里的“机器人”

当地时间7月23日9:00,来自2018年中国国际机器人美国交流活动的中国学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斯坦福大学学习交流。

本次交流活动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中心承办。此次美国交流活动主题明确,就是要让中国的学生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专业学习,体验世界名校学习环境,感受机器人教学文化,交流学习心得,同时也零距离感受美国文化,不断拓展自身的国际视野。

在美期间,中国学生们与美国谷歌夏令营营员们不期而遇,一方是飞跃大洋彼岸赴斯坦福高校游学的中国少年,一方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业界精英齐聚旧金山,怀揣同样的梦想让我们这群年轻人聚集到了一起,大家欢声笑语,亲切交流。

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乐高机器人、AI人工智能、游戏设计”3个专业是中国学生的主课程。董宇昂同学记录了自己的课堂过程:在谷歌上寻找自己喜欢的机器人图片,根据图片和电脑里的说明书,开始搭建自己喜欢的小车。我和刘奕宁相互配合,他来组装我来准备所需零部件,在拼装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麻烦和歧义,最后都被我们给克服了,我们的小车搭建成功了。老师看到我们的小车搭建完成后,给我们找了一个赛道,让我们在赛道上测试车子的速度。在下午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几个小组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赛事,最终我们的车子以7秒的速度获得了高分数。

潘世琪母亲夏山彤女士由衷希望孩子们在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中成长。她说:孩子们除了稳扎稳打的学好基础知识以外,更要有体察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放眼未来改造世界的勇气,有心怀天下造福人类的情怀!而这些都需要孩子勇敢地走出去!

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正在成为中美青少年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平、友谊、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唱响在校园,一如百年前耶鲁的詹天佑、哥大的丁龙以及今天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