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获专家论证一致通过(江苏经济报)
2016年01月22日 10:25 来源:江苏经济报

1月21日,由教育部组织召开的《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在京成功举行,会议为今后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机器人基础教育有了教学规范、教学标准、教学大纲,为验证广大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提供了检验标准。
201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标志着机器人素质教育、素质体育的体育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走进我国广大青少年、走进校园。随后不久,国家体育总局借鉴总结了国际机器人运动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将机器人运动纳入国家体育运动项目,制定了《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实施,标志着机器人运动的各级各类赛事在中国举办有了法律规范。
随着“机器人热”的盛行,教育部于2015年3月27日在北京宣布成立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此番同样由教育部牵头组织编纂的《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在发布前的专家论证环节中,吸引了教育部官员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殷俊海、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何晨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60研究所无人机通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许鸣等各路专家到场论证,其阵容之庞大、技术之专业创下国内之最。
据悉,机器人学中小学系列教材分类为机器人学小学教材(上下册),由空中机器人教材和陆地机器人教材组成;机器人学中学教材(上中下册),由空中机器人教材、陆地机器人教材、水中机器人教材组成。此次专家论证会上,所有与会的人员均对论证会表示肯定。《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的问世,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有了巨大的创新和进步,为广大青少年发挥聪明才智、发挥创意想象能力、解决动手动脑能力,提供了校内的大舞台、大平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教授在论证会上指出,机器人运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中国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的体育工作。“与传统观念上的体育课比,现在的体育课程就是让学生增加活动量,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这其实是体育课最基础的目标。而学校体育的第二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的运动技能。”王登峰表示,从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上来讲,如果要让国民掌握一到两项技能,就需要在学校的体育课上进行技能教学。“有了技能,就有了经常性的、全覆盖的体育比赛,通过体育竞赛才能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此外,王登峰还分享了自己此前和姚明在对话中探讨的观点:作为一个运动员,比赛如果赢了可以高兴一阵子;如果输了可以哭一会,然后擦干眼泪,站起来为赢得下场比赛做准备。这样的品质是可以直接用来教育学生的。“学校体育如果能够教会孩子们某项技能,让他们能够经常参加比赛,那么学生的品质就可以得到培养。”王登峰表示,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比赛,他能够让学生们学到很多传统体育中领略不到的技能,也能让学生对科技产生最直观的感知,所以这样的结合显得非常必要。“希望教学指南尽快出台,加入联盟的学校的机器人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成功,让机器人竞赛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起来。”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授则在论证会上表示,机器人运动是科技与教育的典范结合。推进机器人教育、编写机器人课程教学指南,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学生的教育都非常有意义。“这样结合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科技,也是一种娱乐、一种游戏,改变记公式、背原理的机械教育方式。机器人是一种有实体的,可被感知的,譬如空中、陆地机器人。同时,也是可以被小朋友认知的客体,而不是抽象的定律、公式。”
孙霄兵直言,将机器人的课程定义为教育教学,有助于将国家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国家经济乃至国防等各方面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从小培养机器人意识、认识到机器人的重要作用非常重要。“机器人实际上是由人来操作。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机器人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机器和人加起来就是科技和人文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以往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缺乏一些规则和标准,因此今天与会人员着重讨论、论证的重点,将对深化机器人教育与学习起到重要的影响。”
会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研究所、中航工业集团、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各中小学等参会专家还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以严谨的学术观点、学术作风,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对指南的每项内容逐一论证,实事求是、客观求真,为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知识学分和实践技能知识学分相结合,为考评广大学生明确了标准和规范。
最后,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以所有专家一致通过、高度赞赏为结论,同意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范围内颁布《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

《江苏经济报》
《江苏经济报》电子版链接:http://jsjjb.xhby.net/html/2016-01/22/content_1366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