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机器人素质教育大平台
2015年08月11日 15:39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教育部法制办公室主任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孙霄兵教授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服务机器人,试图抢占这一前沿科技的制高点。研究开发新型的服务机器人,用以替代抢险救援人员进入消防、煤矿、地震、电力、核工业等行业中的危险环境进行作业,辅助医生开展微创手术等活动,将成为服务机器人专项研究的重要方向。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2〕194号,通知中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机器人专项将始终围绕国家安全、民生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突破制约我国服务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不断推出更具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产品,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和商业模式,努力打造若干龙头企业,把服务机器人产业培育成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器人产业需要人才,需要大批高精端的杰出人才和高素质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培育是国家教育部的根本任务。建设打造机器人素质教育平台是培养、造就大批人才重大实践。
2015年3月,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下称联盟)宣布成立以来,在国家教育部和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下称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大学、职业院校、中学、小学积极响应联盟的号召,加入联盟工作非常踊跃。截止到2015年7月底,联盟成员已超过5000家,以河北省正定县教育局、山东省临沂市教育局、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陕西省教育厅、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教育中心、牡丹江市东安区教育局等全国各地的区县教育局、地市教育局、省教育厅、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申请单位的30余家教育主管部门向工委递交申请,要求加入联盟,成为联盟成员单位、理事单位、副主席单位。这是我国1994年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又一重大举措,是对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重大完善工作;是素质教育走进校园,惠及全国亿万青少年的实践行动。
联盟作为教育部的八大学校联盟之一,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北京科技大学共同主导发起,联合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普通中、小学以学校名义自愿参加的学校素质体育、素质教育协作组织机构,并共同根据机器人涵盖学科知识的特点,制定了《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章程》,建立了统筹领导开展工作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负责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及师资培养等机器人学习资源、学习服务、成员加入退出等管理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
2014年6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郑重提出:“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习主席关于机器人的英明论段反映了人才的重要性,没有人才谈不上抓紧谋划,没有人才更谈不上扎实推进。教育部作为培养人才的国家主管部门,将培养广大青少年作为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又准备将素质教育的教育手段、教学手段做好15年至20年的充分准备,以机器人元素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机器人素质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在我国刚刚开始,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作为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将抓住机器人素质教育的特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广大群众、广大青少年切实感受到素质教育的变化。1994年,我国提出在学校内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党、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开展工作,特别是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拉开了素质教育从典型示范转向整体推进和制度创新的序幕。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民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由此,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2001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2009年秋季,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普通高中已有25个省份进入新课程。课程改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核心和关键作用,带动了基础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考试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各地注重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开展阳光体育,塑造高尚情操,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正在形成,中小学素质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研究制定素质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新政策,总结经验、借鉴经验,将机器人素质教育和素质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满足广大学生对其教育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