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创造出“机器人”这个名词,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示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第一台家用机器人Elektro.此后,因为机器人整合了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于是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基于机器人在盛产生活各领域的重要意义,很多国家为机器人研发投入巨资。
创造往往源自游戏和兴趣,逐渐兴起的机器人游戏和机器人竞赛成为推动、引导机器人更好服务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动力资源。
上世界90年代,WRO(World Robot Olympic)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和FLL(FIRST LEGO League)世界锦标赛等国际知名的机器人赛事先后开始举办,一时间受到全球青少年的广泛欢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引起了政府首脑的重视,美国总理默克尔、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等都亲自参加和支持机器人竞赛活动。
2000年起,机器人游戏以及与之伴生的机器人竞赛也逐渐在国内兴起。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宣布将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纳入国家社会体育科目,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办,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有关机器人赛事的研究表明,机器人赛事不仅仅能引导青少年探索深奥的机器人知识,因为很多赛事主题关涉人类发展的热点问题,如低碳、环保、航空、减少贫困、关怀弱势等,所以参赛选手在机器作品创作中,他们要整体构思、设计和开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他们要充满人文关怀,他们要查阅了解数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编程等技术知识,他们要学会与人的沟通与合作,他们要有毅力去攻克困难、有勇气去迎接挑战。所以,机器人参赛全过程已成为对青少年综合素质养成的良好机会。
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角度,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科技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国际经验表明,机器人赛事是创新人才(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培养的很好载体;从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角度,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机器人赛事形成的文化体育产业链,符合国家的经济产业战略;从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幸福指数的角度,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体育事业,机器人赛事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公益性,是知识、信息时代帮助人民群众健身、健智新型活动形式。
鉴此,我们建议:
一、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从全国、全局出发,系统推动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开展,并给予该赛事相应的资源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 重视机器人赛事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选择好竞赛主题,设计好竞赛规则,协调各方资源,吸引广大青少年参赛。
三、 将这项赛事作为“社会体育社会办”的重要项目,积极探索运作模式和机制,吸引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参与赛事;借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机遇,将此赛事打造成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能力的国家大赛。
四、 积极搭建该项机器人赛事与国际项目的合作渠道,推动这项赛事与国际知名赛事接轨。
体群字【2012】96号
您提出的关于高度重视,深入做好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对素质体育机器人项目的基本认识
机器人竞技是当今体育竞赛的新兴项目,老少皆宜,更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机器人项目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文化、科技知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力水平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国民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项目的普及开展,竞赛系统、培训研发体系的建立,在促进广大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同时,将有利于拉动体育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促进我国就业人口的增加,成为利国利民的新兴体育产业。
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对素质体育机器人项目开展积极探讨,拟定了初步方案。并在神州通讯集团等单位的支持参与下,开展了素质体育机器人项目的基础建设和赛事尝试、推广活动。因刚刚起步,涉及面广学科繁多,需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二、工作进展
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围绕项目的发展规划、基础建设、组织建设、竞赛系统建设等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一)项目的基础建设
目前已初步完成《中国机器人竞赛规则》、《运动员管理办法》、《教练员、裁判员管理办法》和《全国机器人比赛竞赛规程》等文件,进入试行修订阶段。计划通过实践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并根据项目发展需要,制定激励引导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项目的基础建设。
(二)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全国各地,通过社会体育管理系统与当地合作机构建立赛事日常管理机构。拟与相关合作机构家建立机器人项目组织委员会,并设立常设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等工作。
注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近3年重点培养竞赛管理人员、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4支队伍的建设,并逐步形成组织网络体系。
为加强研究,拟建立中国素质体育研究会,筹建中国素质体育协会等组织,以促进素质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竞赛系统建设
根据体育竞赛的基本规律,结合素质体育机器人比赛特点,建立从基层到全国的竞赛系统,确保各类不同级别比赛公正规范进行。
目前,全国性赛事已逐步展开,计划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由各省(区、市)组织本地选手通过联赛择优获得参加省级赛事的资格。省级赛事择优产生的队伍,参加2013年8月举办的全国总决赛。通过全国总决赛产生的优秀选手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性赛事。
(四)加强对外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以及时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每年国际重大赛事,列入计划,组队参赛。
(五)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重视该项运动的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提升,为建设体育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共同为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政策扶持和氛围。拟建议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对素质体育与机器人比赛的青少年参与者给予政策激励和产业方面支持。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
陈昊苏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