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4592号
关于大力发展素质体育机器人竞技运动的提案
机器人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必将成为无可比拟的主干产业。从庞大的工业机器人到微观的纳米机器人,从代表间断技术的仿人型机器人到孩子们喜爱的宠物机器人,机器人正在从科幻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机器人是一个集机械设计、电子、控制、传感、材料等等多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在某种程度上机器人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的强弱。
在不远的未来,中国要站在世界机器人产业的制高点上,我们现在就要做好人才方面的储备。社会总是在呼吁人才,而人才从哪里来?我们寄希望于从国外引进吗?寄希望于国外培养的“海归派”吗?不,那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植根于本土,那才是源源不断的资源。然而,目前我们的教育过于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原动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乃至全社会普遍认识到这一症结的存在,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彻底解决的。大家目前形成了共识,就是一定要从广大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抓起,这样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坚持下去,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拥有一个广泛的科技人才基础,拥有一支力量越来越雄厚的科技人才队伍,这才是我们能够成为一个科技强国的根源所在。所以小平同志号召“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真知灼见有着深远的意义,前瞻性地看到了这一问题的根本。
提倡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探索一条高效素质教育的途径的任务摆在了我们眼前。就青少年素质教育来说,既要与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相吻合,又能传授相当多的知识,具有相当程度的吸引力。现在,全社会几乎异口同声地在声讨网吧,因为目前青少年在网吧里的活动确实是弊大于利,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了。但我们应该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政府、学校、家长想尽办法,但却总是收效甚微呢?那是因为网吧具有了前面所说的“载体”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所以,我们不要去责怪孩子们,因为该被指责的正是我们,是我们没有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亲近自然、接触科学的机会,所以孩子们只好到虚拟的世界里去寻找乐趣。这是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提出的抗议。我们现在所应该做的,就是不能还是使素质教育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要认真、扎实地去付诸行动。
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项目为我们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机器人竞技运动在国际上是成熟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多发达国家以此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创立了很多在全球有影响力的赛事,如:FLL、WRO、欧锦赛等。开展机器人研究和参与各项竞赛活动,能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发展自身潜能,引导更多的大中小学生关注科技、热爱科技、走进科技,涌现出更多的未来科学家和未来工程师。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技术教育,努力培养大中小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造就适应21世纪全球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化最形象的代表。有了具体的实物,通过对这些小机器人的操作,学生们能够很容易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并且理解更为透彻,还能通过延伸的知识拓展知识面。
哈工大与辽宁、黑龙江的中学组成联合体,以机器人教育组件为载体,帮助部分中小学培训老师,建立机器人课程,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这也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即对待素质教育,我们一定要选择好切入点,要有符合青少年特点的载体,还要有真正的科技含量,要走教育与市场相结合的路子,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付诸行动。
机器人大赛以科技含量高、学科跨度宽、参与面广和展示性强等特点在国际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它涉及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通讯传感、精密机构和自动控制等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技术集成。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国际联盟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项目开发目标,被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和众多高等院校所重视。我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分为区县级赛事、地市级赛事、省级赛事、国家级赛事。由常规赛和创意赛组成。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包含专业运动员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科技能力、知识能力,是体育运动和素质教育的结合典范。此项运动国标化的施行,在诞生新体育明星的同时,巨大地带动科技产业、电子制造业、新材料业、出版业、电视业、互联网业的健康、积极发展,为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家体育总局于2011年下发文件(社体字[2011]227号)将素质体育纳入为体育科目之一,标志着素质体育机器人竞技运动全民化、国标化、合法化,极大地丰富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全国素质体育机器人组织委员会预计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教体中心、各类专业学校、各类职业学校、各类有关机构加盟者将达到一万家左右,预计有50万左右专业辅导员的岗位、35万左右的裁判员、教练员岗位需要相关专业人才。
应该说,我们国家很重视素质体育机器人竞技运动,但是从不发达地区看,这一运动还远没有普及,因此,建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一套有效的政策,将机器人大赛,纳入素质教育考试体系,将机器人大赛比赛成绩纳入高考、中考升学加分体系,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先行试验,最后推向全国。
社体字【2012】357号
对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第4592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教育部办公厅: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4592号提案由你部会同体育总局办理。经研究,提出如下意见,供参考:
体育总局自2010年起,同神州通信集团合作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项目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体育总局对项目的基本情况作了全面研究,审定、起草了《全国机器人竞赛规则》,并进行了4此全国性分区比赛的预赛。鉴于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是一项新兴项目,我们正在积极完善竞赛系统保证其规范、公正、健康发展。结合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的特点,探索其发展的模式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推动素质体育机器人比赛的发展,建议并参照高考加分中“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项规定,对获得全国素质体育机器人大赛的前3名团体、个人选手高考录取时增加20分投档。主要理由如下:
一、素质体育机器人大赛对于促进素质体育和竞技体育有机结合,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开展“素质体育---机器人竞赛”可以锻炼和提高运动员的思维、反应、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体育精神,更能培养广大爱好者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公众的德、智、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并强调指出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素质体育---机器人竞赛”是体育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有利于促进体育运动的高新科技化发展,有助于群众体育的普及。
二、素质体育机器人大赛可以带动科技、文化、教育
机器人竞赛项目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最具成长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并且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韩国、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以机器人竞赛项目为代表的科技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所在国家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在日本,机器人竞赛项目所带动的体育、科技、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210亿元,相关产业链的价值甚至超过了部分传统制造行业。机器人竞赛运动的受众在逐年递增、运动本身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
三、素质体育机器人大赛可以促进机器人赛事的规范化、社会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
机器人竞技运动进入我国已有10余年的历程。目前,全国每年有众多机器人运动培训机构及成千上万的体育爱好者参与此项活动。自2000年以来,各级各类“机器人足球大赛”、“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比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赛事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赛事的常规化、正规化开展与相关产业的匹配性方面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现有赛事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与标准,赛事组织混乱,未进行品牌化运作,赛事整体档次及普及程度不高。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素质体育机器人大赛有利于项目的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推动项目,并引领相关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王涛志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